<cite id="f99jx"><span id="f99jx"></span></cite>

          <font id="f99jx"><noframes id="f99jx"><sub id="f99jx"></sub>

               
               
                               
                
                熱點新聞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熱點新聞 


              光明論壇·溫故: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超凡    發布時間:2021-11-22 16:32:00    閱讀次數:844


                《求是》雜志2021年第6期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強調,“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典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的《離騷》,其大意為只要是我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即使為之九死一生也不后悔。屈原,原名羋平,是我國著名愛國詩人、“楚辭”的創立者,著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千古傳頌的經典名篇,李白曾給予“屈平辭賦懸日月”的高度評價。作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離騷》全詩篇幅宏偉、想象瑰奇、文辭華麗、韻律優美、情感真摯,體現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魯迅盛贊其“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離騷》是屈原結合楚國政治現實和自己不公遭遇而作的政治抒情詩,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還蘊含強大的精神力量,其深厚的家國情懷滋養世代子孫。屈原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曾任楚國三閭大夫等職,精通治國和外交之策,推崇“美政”,因楚國君王聽信讒言而遭排擠,被流放漢北、沅湘流域。盡管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屈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始終為理想“上下而求索”。屈原在詩中以“重華之證”“帝閽之拒”“求女之敗”為象征,呈現自己堅持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艱辛歷程和理想破滅的殘酷現實。當屈原無法實現理想也無人理解時,曾打算離開楚國遠行,但這又與其愛國的初心相矛盾,最后他悲憤交加,“從彭咸之所居”,以投水自盡殉其“美政”理想。

                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古代不少仁人志士都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理想和畢生追求,留下許多長傳不衰的名言警句。如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激勵無數中華兒女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前赴后繼、接力奮斗。中國傳統文化不僅重視“立大志”,還強調“持志”,即立志后堅定不移。古代士人把“持志”作為講究氣節的原則、為人處世的底線?鬃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認為軍隊的將領可以更換,但一個人的志向不可改變,喪志則氣節不保。為此,許多士人哪怕身處困境,也不肯放棄自己的志向,正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先進知識分子總能擔當道義、述學立論,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匯聚起全社會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使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中,廣大知識分子愛國奮斗、建功立業,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

                以科技工作者為例,錢學森“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黃旭華為祖國“深潛”一輩子,黃大年“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他們的科技之路反復表明,知識分子的使命不僅體現在學術造詣上,更要表現在家國情懷上。只要胸懷大我、奮斗不息,就沒有邁不過去的溝坎,沒有攀登不上的高峰。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淡泊名利、潛心鉆研,把強烈的愛國情、報國志融入黨和國家的科技事業之中,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重要技術領域從全面落后進入跟跑、并跑、領跑“三跑”并存階段,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等戰略高技術領域積極搶占制高點。人才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人才興。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正得到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矢志不移自主創新”的新號召。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這不僅需要志向高遠,更要意志堅定、愈挫彌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新時代科技工作者要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面向”,朝著“余心之所善”,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迎難而上、久久為功,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乘科技之騏驥,駟創新之玉虬,我們必能早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成科技強國。

                (作者:陳超凡,系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新聞推薦
              2021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于
              第六期臺灣道教宮觀負責人研習
              閩臺青年媽祖信俗研學體驗營開
              如何理解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9
              臺灣祭孔引發的隨想
              第四屆世界宗教熱點研究論壇召
              佛教自然觀與佛教中國化
              全國政協民宗委舉辦第二期少數
              中國佛教協會負責人就“佛媛”
              譜寫宗教和順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領域的話語權
              哲學與科學相互促進
              創新發展中國哲學話語
               
              Copyright © 2014 by www.shanbi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4054068號-2
              情侣睡在一起真的控制不住吗_十大公认最好看的小说_美女被张开双腿日出白浆_成 人免费视频免费观看

              <cite id="f99jx"><span id="f99jx"></span></cite>

                      <font id="f99jx"><noframes id="f99jx"><sub id="f99jx"></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