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f99jx"><span id="f99jx"></span></cite>

          <font id="f99jx"><noframes id="f99jx"><sub id="f99jx"></sub>

               
               
                               
                
                精選論文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精選論文 


              佛門應當“凈、靜、敬”


              來源:中國宗教學術網    作者:樓宇烈    發布時間:2021-11-22 11:33:30    閱讀次數:805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佛教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梵剎繼起,香火旺盛,信眾如云。然而,這種繁榮景象也伴隨著過度商業化的問題,致使有的地方雖香火旺而道風衰,信眾多而正信失,梵剎盛而佛法微。商業化亂象的出現,最根本的還是人們對佛教道教的本質和社會功能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對于當代佛教,我曾提出過三境說,即凈、靜、敬,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一為凈,干凈的凈。所謂佛門凈地、佛國凈土,凈是寺院最起碼的要求,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給人良好的視覺形象,使人從繁華俗世來到寺廟能獲得身心的清凈。然而現實是,有的寺院烏煙瘴氣,高香大蠟,大把大把地燒香,濃煙滾滾,空氣污濁,環境雜亂,哪像佛門凈地?我認為寺廟應該禁止大量燃香。這方面佛教界已經做了不少工作,近幾年一直都在提倡文明進香。告訴信眾,香以表敬,并不是香燒得越高、越多就越靈,只要有一顆虔誠、敬畏之心,用心香一瓣敬佛就好。心若不誠,燒多少香、花多少錢都沒用。很多寺院是文保單位,從文物安全角度,更要注意這個問題,否則文物建筑一旦被毀,損失巨大。

               

              二為靜,安靜的靜。寺院不僅要干凈,還要安靜,幽靜、安閑,這是寺院最吸引人處。但現在寺院成了最熱鬧的地方,不僅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有的還放鞭炮、唱大戲、高音喇叭,寺院內外有很多賣東西的商店,讓人感覺簡直是道場如商場,這與寺院本應輕聲細語的傳統完全相悖。究其原因在于寺院大都是旅游景點,自然人多熱鬧,但最重要的,是近些年來宗教搭臺、經濟唱戲的必然結果。寺院本是清修之地,使人身心安穩和放松,這是和其他場所不同的地方,但現在卻成了各地的經濟增長點,人來得越多、錢花得越多越好,旅游和經濟功能成了寺院的最主要功能,失去了宗教應有的清凈有序。

               

              三曰敬,敬畏的敬。佛門凈地,具有莊嚴性,原本不應有非分之想。一般人到寺廟為家人求個富貴平安、健康幸福,這是一種樸素的愿望,無可厚非。但現在很多寺廟成了社會上追名逐利、崇尚金錢物欲等不良風氣和價值取向集中體現的地方,很多人到寺廟就是來求發財、求升官,拿錢來賄賂神,以為給錢越多就越靈。一些寺院極力迎合這種不良世風和需求,甚至借此斂財。很多寺廟都設了財神殿,拜財神使得佛教變得庸俗化。殊不知,佛教的核心是破除我執,佛菩薩是給人智慧、讓人覺悟、普度眾生,而不是增加我執、助長人的貪嗔癡的。這些年人們去五臺山必去五爺廟,五爺廟是香火最旺的,給五爺披龍袍、唱大戲,熱鬧得很。聽說最近有了改觀,龍袍不披了,還愿戲也叫停了,這是好消息,希望能堅持下去。否則,誰還會知道去五臺山應該是拜文殊菩薩、去求佛智慧?一些信眾和游客到寺廟衣著舉止不得體,缺乏瞻佛禮佛應有的虔敬之心,一些出家人也不自重,戒律不嚴、道風不正,嚴重敗壞佛教形象,讓人無從生敬。所以,對出家人,一定要重視學習經典、強化戒律修持,對信眾,也要加強引導,正確認識佛教,提高信仰的素質和層次。

               

              現在一些寺廟修得越來越輝煌,一些商業資本介入,表面上看都不錯,是在恢復寺廟,但根本上來講不是凈化人心、凈化社會,有的甚至是洗錢。這些現象,都是對佛教道教的精神、宗旨沒有把握好。希望政府部門以及各寺廟、宮觀的住持僧、道長們,一定要把寺廟、宮觀的功能定位好:它們主要是廣大信仰者的敬心表達處、靜心修養處和自凈心靈處,而不是觀光旅游場所。這應當是避免當前寺廟、宮觀過分商業化現象的關鍵所在。

               

              不凈、不靜、不敬,是當前佛教寺院三大弊端,讓人很痛心。此風日盛,寺院的本質和功能都會扭曲。不徹底治理商業化問題,將嚴重影響到佛教的健康傳承發展。今天,中央強調要增強中華文化自信,重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傳統文化的佛教道教,應該讓社會大眾到了寺院能夠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氛圍,應該堅守本位,突出信仰的價值,引導信眾正確理解教義教規,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宗教教化信眾、提升道德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的特殊作用。

               

              (作者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

              (來源:2018712日《人民政協報》)



               
              新聞推薦
              2021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于
              第六期臺灣道教宮觀負責人研習
              閩臺青年媽祖信俗研學體驗營開
              如何理解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9
              臺灣祭孔引發的隨想
              第四屆世界宗教熱點研究論壇召
              佛教自然觀與佛教中國化
              全國政協民宗委舉辦第二期少數
              中國佛教協會負責人就“佛媛”
              譜寫宗教和順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領域的話語權
              哲學與科學相互促進
              創新發展中國哲學話語
               
              Copyright © 2014 by www.shanbi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4054068號-2
              情侣睡在一起真的控制不住吗_十大公认最好看的小说_美女被张开双腿日出白浆_成 人免费视频免费观看

              <cite id="f99jx"><span id="f99jx"></span></cite>

                      <font id="f99jx"><noframes id="f99jx"><sub id="f99jx"></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