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具有獨立自主的話語是檢驗一門學科是否成熟和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度。數十年來,在宗教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中,中國學者力圖以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對人類宗教現象進行深入系統的詮釋和論述。這種努力的積極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研究和著述中,在世界各大宗教以及中國宗教歷史的研究和著述等領域得到充分的體現。另一方面,在對西方宗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的翻譯、著述和介紹中,包括對西方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宗教人類學、宗教現象學、比較宗教學、宗教詮釋學的研究和譯介中,西方宗教學的話語體系則居主導地位。兩種不同的話語體系并存和“各說各話”的現象十分突出,各有自己的受眾。這從一個層面表明,中國宗教學體系還不夠健全、完整,還需要努力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
改革開放后,我國宗教學研究隊伍的顯著變化之一,是研究主體的學術思想和知識結構方面發生巨大轉變。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一方面我國在宗教學領域陸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不斷充實到研究人員隊伍中來。另一方面,由于國家不斷選派進修生和研究生到海外研修學習,加之中外學術思想文化交流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生代宗教研究人員的學術思想和知識結構乃至做學問的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在宗教學理論的研究和譯介方面,西方話語體系的影響可以說是空前的。在研究、譯介、引進西方宗教學理論和學術成果過程中,部分中國學者明確認識到,西方宗教學的研究主體不是真正的科學無神論者,其理論思想雖有某些科學理性的元素或成分,但也有明顯的缺失和局限;我國宗教學研究所要借鑒的,只限于其中的積極因素。盡管如此,由于這些學者當時的主導思想是為了介紹現代西方宗教學的成果,因而他們在著述中強調,西方宗教學是我國宗教研究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而對其中所包含的消極乃至謬誤的內容,未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如今,經過數十年科研工作實踐的磨練,我們在各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理論思想上變得更加成熟自信。在宗教學理論研究中,我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不論是對于我們自己的文化遺產,還是外來的理論思想,我們只能采取批判接受的科學態度。西方宗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資料,開闊了視野,擴大了宗教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念,構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論,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鑒。但西方宗教學理論上的缺失和局限,值得密切關注。首先,西方宗教學與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分屬于不同的理論體系,有本質的區別。馬克思主義宗教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而西方宗教學各流派都不贊同歷史唯物論,都沒有徹底擺脫傳統的基督宗教神學。其次,西方宗教學已有150余年的歷史,迄今卻連宗教學的具體名稱都無法確定下來,有的稱為比較宗教學,有的稱為宗教史學,有的主張從宗教史學過渡到宗教人類學。這足以說明對宗教學學科的性質、內容和方法論認識不清,沒有定論。最后,西方宗教學深深地受到實證主義哲學和現象學的影響。實證主義實際上只承認主觀經驗,認為人們不可能也不必要認識事物的本質,F象學所謂現象,實際上也即人的主觀意識,現象學家對世界是否存在不下判斷,反對現象與本質的區分。在上述兩種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下,西方宗教學只把“宗教現象”作為研究對象,而普遍拒絕討論宗教的本質,拒絕回答上帝神靈是否存在的問題。這種保守態度遠不如同時代的康德,康德在其著作中有力地駁斥了對上帝存在的本體論、宇宙論和目的論的所謂“證明”?傊,近現代的西方宗教學盡管較之中世紀西方的傳統宗教神學有了巨大的進步,但它在基本理論上的蒼白無力、模糊不清依然是其致命的弱點。
為了提升中國學者在宗教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我們應當努力做好3件事。第一,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中,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構建中國宗教學的根本原則。為此,作為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我們要將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作為必修課,將歷史唯物主義包括科學無神論作為基本工具手段,運用到宗教研究各個領域。第二,應當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對待包括西方宗教學在內的一切非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和研究成果。馬克思主義是開放體系,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在構建過程中應當借鑒、吸納一切有益的宗教學術研究成果,但必須采取揚棄的科學態度。西方宗教學由于基礎理論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不應當在“道”的層面吸納。西方宗教學積累的豐富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包括從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比較宗教學、宗教詮釋學等視角和層面研究人類宗教現象的方法論和經驗,在“術”的層面需要認真加以研究和利用。第三,努力提升中國學者在宗教學領域的話語權,需要提高學術研究的原創性,需要在理論思想上開發出自己的品牌。原創性,就是要在學術思想、話語體系上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品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為此,我們在宗教學三大體系建設中,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領作用,同時又要根據中國的國情、社情、教情以及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以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內容,使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理論中國化取得實際成果。不斷深化理論,不斷更新話語,才可能提升中國學者在宗教學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ㄗ髡呦抵袊鐣茖W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本文為作者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宗教的研究與展望”暨2021年中國宗教學會全國會議的發言,有刪節。)
《中國民族報》(2021年8月24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