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f99jx"><span id="f99jx"></span></cite>

          <font id="f99jx"><noframes id="f99jx"><sub id="f99jx"></sub>

               
               
                               
                
                圖文資訊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圖文資訊 


              三門峽天壇觀與道教文化


              來源:三門峽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3-22 17:25:05    閱讀次數:2022


              衡聲晨

                三門峽地區是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重要匯集地。最近,天壇觀的重新修建,又為道教文化的傳承增光添彩。天壇觀位于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發祥地——澠池縣東北二十里許的仰韶鎮天壇村西北的鳳凰山下,相傳,它始建于西漢年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清代《澠池縣志》記載:天壇觀居于“層巒疊巘間,為韶峰左輔。”“地勢崇高,氣象森聳”。歷經唐、宋、元、明、清及民國多次修葺、擴建,觀中石碑林立,古柏參天。其觀貌可謂“檐楹燦然,袞冕赫然。”

              據《寰宇記》載:“天壇山于澠池東北,高五百丈,四絕如壇,故曰天壇。”天壇觀,與具有七千年華夏文明積淀的仰韶文化遺址毗連。背靠“紫氣連秦岫”之秀麗韶山,南望古“澠池八景”之“天池落雁”,東瞰九朝古都洛陽城,西眺道教圣地函谷關。仰可攬韶峰之巍峨,俯可掬醴泉之甘醇。該觀靈納中岳,氣接函谷。觀其云山霧繞,紫氣升騰,大有駕祥云而入凌霄,上承皇天;踏水臬而載根基,下接厚土之萬千氣象。故為幾代皇家祭天祈年之場所,亦為萬千香客求雨祈福之樂土,更為四方道家養心修煉之圣地。

              據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澠池縣志》及近代《澠池縣地名志》載: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由平成(今山西省大同東北)遷都洛陽后,為了強國富民,在西巡途中,指令任城王拓跋澄選址祭天。拓跋澄接旨后,歷經九天九夜,精選三十余處,均未被孝文帝相中。后來,孝文帝西巡來到澠池天壇山,頓被此處圣境所感染,他當機立斷,一舉選定在此地興土木、設祭壇,隆重祭天。

              祭祀是人類思維形成的結果,它代表了人類最初的覺悟,是人類脫離蒙昧、走向文明的一個標志。中國古代祭天的歷史可以追朔至遠古時期,黃帝“封禪天地”,顓頊“排列諸侯”,堯帝“乃命羲和,欽若昊天”,祭天儀式已經很隆重了。相傳,舜帝當年曾在澠池韶山演制韶樂,并作樂舞于此祭天。天壇為韶峰左輔,可見此地祭天活動源遠流長。

              自孝文帝在天壇山隆重祭天之后,天壇觀便聲名遠播。到了唐代,興建道觀蔚然成風,天壇觀則更是順勢而興。當時已建起北極紫薇大帝廟,又稱紫薇觀。天壇道觀一旦興起,則顯其清新典雅,和諧包容;更因其人杰地靈,有求必應,使得八方香客,絡繹不絕,頂禮膜拜,格外虔誠。當時天壇觀已被譽為中原第五大觀。

              天壇道觀歷經宋·紹圣、元·大德、明·天啟、清·嘉慶多次修繕、重建,使該觀已逐漸增至三十余楹。內設紫薇宮五楹,宋·紹圣四年建,元·大德年又建。玄帝廟三楹,明·天啟癸亥年,道人張云松名演良者,募化有年,將“廟宇神像胥拓大而更新之,亦既巍煥可觀矣”。另有三曹殿五楹,嘉慶十三年修,還有雷公殿、藥王藥圣殿、關帝廟等。到了民國七年,天壇道觀再次擴建,包括廊房已共計九十楹。此時該觀規模宏大,塑造新穎,已成為時下道教之圣地。香客晝夜云集,普蔭佑福眾生,可謂“晨鐘暮鼓香不斷,頂禮膜拜聲連天。”悠悠百年,彈指一揮間。昔日天壇道觀之輝煌,早已化作一片廢墟殘垣。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勤勞樸實的仰韶人,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日臻富裕,今非昔比。為了重塑天壇道觀輝煌神韻,再造一方百姓安康福祉。近年來,澠池商界女企業家、虔誠道教知名人士王月梅,巾幗不讓須眉。她敢于擔當,樂于奉獻,求真務實,不辭勞苦,多次向上級領導反映重建道觀的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征得市、縣主管部門的批準。之后,她不但慷慨解囊,傾力募捐,而且廢寢忘食,到處奔波,發動同仁,捐款捐物,全力投入天壇道觀的重建工程。截至目前,新建天壇道觀的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

              新建天壇道觀占地60余畝,計劃投資兩千萬元。遵循道家“九九歸一”之理念,新觀營造大殿99間,比民國七年該觀鼎盛時期又增九間。屆時奉請紫薇大帝,天皇、地黃、人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等道家尊圣,威坐神壇。新建天壇道觀,擷諸家名觀之精華,斗拱飛檐,鎏金溢彩,典雅莊重,恢弘璀璨。她不單是傳播中華道教文化的典范場所,而且,也必將成為澠池古城的一大景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觀不在闊,有道則靈。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一種不可名狀的神秘能量,滋養天地萬物。道是天地萬物必須遵循的規律,支配主宰天地萬物,而道卻從來都是順其自然。“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新建天壇道觀,奠基于七千年華夏文明圣地之仰韶熱土,于中華民族走向復興與圓夢之際應運而生,該觀必將彰顯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祈望老子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思想,伴隨天壇道觀之日益興盛,更加釋放恩澤眾生、造福社會的神奇能量;更加凝聚和諧文明、歷史厚重的仰韶之光。(澠池縣交通局)



               
              新聞推薦
              2021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于
              第六期臺灣道教宮觀負責人研習
              閩臺青年媽祖信俗研學體驗營開
              如何理解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為實現民族復興接續奮斗——寫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9
              臺灣祭孔引發的隨想
              第四屆世界宗教熱點研究論壇召
              佛教自然觀與佛教中國化
              全國政協民宗委舉辦第二期少數
              中國佛教協會負責人就“佛媛”
              譜寫宗教和順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領域的話語權
              哲學與科學相互促進
              創新發展中國哲學話語
               
              Copyright © 2014 by www.shanbi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4054068號-2
              情侣睡在一起真的控制不住吗_十大公认最好看的小说_美女被张开双腿日出白浆_成 人免费视频免费观看

              <cite id="f99jx"><span id="f99jx"></span></cite>

                      <font id="f99jx"><noframes id="f99jx"><sub id="f99jx"></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