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克斯縣有一個堪稱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不久前我走進這個縣城,仿若進入一個迷宮。
世界上唯一沒有紅綠燈的城市
相傳,特克斯八卦城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設計的。當時,丘處機應成吉思汗的邀請前往西域,經過特克斯河谷時,被這里的山川形勢所打動,于是就規劃了這座八卦城。當然傳說歸傳說,無法考證。我所看到的特克斯新城建于20世紀初。1936年伊犁屯墾使邱宗浚來特克斯視察建縣事宜,他通曉易經,懂得八卦方位相風水原理,發現了特克斯八卦的雛形方位和“風水龍脈”,因此堪定在此建縣。當時還聘請了一位俄羅斯技術員,按照圖紙設計,用八頭牛拉犁的方式,沿著八個方位犁出八條線,開始建造八卦城。
我登上50多米高的觀光塔,俯瞰整個縣城,青灰色的街道、綠色的草地縱橫交錯,形如八卦勘盆。據說,如果從空中俯瞰特克斯,八卦形狀更為清晰。特克斯被譽為“凝固了的《易經》”,它的布局建制充分體現了易經的文化內涵和八卦奧秘。城中心八卦文化廣場為太極“陰陽”兩儀,按八卦方位向外延伸八條主街,每條主街長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設一條連接各個主街的環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有四條環路,其中一環八條街、二環十六條街、三環三十二條街、四環六十四條街。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反映了64卦的易經數理。
特克斯的道路環環相通、條條相連,車輛和行人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到達目的地。為避免迷路,各街道都設置了方位說明牌。特克斯是全國也許是全世界唯一沒有紅綠燈的城市。外地人來這里旅游,一定要作好迷路的準備,因為你站在每條街道,感覺都是一樣的。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超載的外地貨車司機,想夜闖特克斯。突然看到前方一位交警站在路口,就趕緊右打方向,穿小路繞行。結果他繞了一晚上總是看到前面路口有交警,納悶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怎么這么晚會有這么多交警執勤?天亮之后發現,其實只有一個交警模型豎立在城中心而已。
古代多出“天馬”的烏孫國所在地
特克斯不僅詮釋了易經文化,而且也是烏孫文化興盛地。
特克斯地處天山北坡西部,哈爾克山北麓,烏孫山南麓,特克斯河谷盆地。根據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史記》、《漢書》、《唐書》、《魏書》等記載,公元前二世紀前期,烏孫人由甘肅西遷新疆伊犁,占據了最富饒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長達五百余年,成立了當時西域第一大國——烏孫國。烏孫人是今天哈薩克族的主要族源,“烏孫”在哈薩克語中意為“團結、聯合”。特克斯是中國古代有史記載遠嫁公主最多的地方(漢朝解憂、細君二位公主均嫁入烏孫國),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賽馬場——“汗草原”所在地,中國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牙帳”最多的地方。目前,特克斯的土地上處處都有烏孫墓群。烏孫古墓分布在依山傍水的草原上,呈南北走向,五至七座為一列,其中有大墓、小墓之分。
烏孫文化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馬文化。烏孫馬又稱“天馬”、“西極馬”。特克斯位于天山降水豐沛區,水草豐美、氣候溫寒,因此自古出駿馬。據史學家考證,公元前104年,烏孫王向西漢王朝求婚,呈送漢武帝的千匹良馬,就是從當時特克斯賽馬會中挑選出來的烏孫馬。然而,在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眾多民族中,只有烏孫人和他們的后代哈薩克人有熏食馬肉的習慣。據專家認定,馬肉有益于恢復肝臟機能,防止貧血,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重視保健的日本人也愛吃馬肉,近些年特克斯縣一些企業以每公斤百元的價格向日本出口高檔馬肉。
溶洞石林令人稱奇
特克斯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有峽谷、河流、瀑布、雪山、草原、云杉、溫泉、古代巖畫、烏孫古墓、塞人古墓、地質奇觀冷風洞以及珍稀野生動植物等,真可謂“一山四季景,十里不同天”。
距特克斯縣城40公里處有一個克桑溶洞,屬于喀斯特溶巖地貌,經專家鑒定,是新疆唯一的石灰巖天然地下溶洞,也是我國最西部的溶洞。目前,溶洞已探明的部分約3公里長,最寬處約18米,最窄處僅容一人匍匐通過。洞內石鐘乳、石筍、石蘑多呈乳白、奶黃色,少數為綠色、黑色,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特克斯縣闊克蘇河上游還有一片“天山石林”,為新疆第一大石林,在全國名列第二。它是200萬年前強烈造山運動形成的典型的雅丹地貌,長約9公里,寬約5公里。天山石林狀如塔松,頂尖底圓,垂直高聳,一般高20—30米。
境內的喀拉峻大草原生長有104種天然優質牧草,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譽為“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天然優質大草原”。在夕陽落霞的映照下,大草原線條柔美,層次分明,五花綻放,雪山與云杉相映成輝,猶如一幅大氣磅礴的天然畫卷。近年來,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這里也是攝影、寫生、探險愛好者所向往的圣地。
返回目錄放大縮小全文復制上一篇下一篇
新疆特克斯縣有一個堪稱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不久前我走進這個縣城,仿若進入一個迷宮。
世界上唯一沒有紅綠燈的城市
相傳,特克斯八卦城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設計的。當時,丘處機應成吉思汗的邀請前往西域,經過特克斯河谷時,被這里的山川形勢所打動,于是就規劃了這座八卦城。當然傳說歸傳說,無法考證。我所看到的特克斯新城建于20世紀初。1936年伊犁屯墾使邱宗浚來特克斯視察建縣事宜,他通曉易經,懂得八卦方位相風水原理,發現了特克斯八卦的雛形方位和“風水龍脈”,因此堪定在此建縣。當時還聘請了一位俄羅斯技術員,按照圖紙設計,用八頭牛拉犁的方式,沿著八個方位犁出八條線,開始建造八卦城。
我登上50多米高的觀光塔,俯瞰整個縣城,青灰色的街道、綠色的草地縱橫交錯,形如八卦勘盆。據說,如果從空中俯瞰特克斯,八卦形狀更為清晰。特克斯被譽為“凝固了的《易經》”,它的布局建制充分體現了易經的文化內涵和八卦奧秘。城中心八卦文化廣場為太極“陰陽”兩儀,按八卦方位向外延伸八條主街,每條主街長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設一條連接各個主街的環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有四條環路,其中一環八條街、二環十六條街、三環三十二條街、四環六十四條街。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反映了64卦的易經數理。
特克斯的道路環環相通、條條相連,車輛和行人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到達目的地。為避免迷路,各街道都設置了方位說明牌。特克斯是全國也許是全世界唯一沒有紅綠燈的城市。外地人來這里旅游,一定要作好迷路的準備,因為你站在每條街道,感覺都是一樣的。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超載的外地貨車司機,想夜闖特克斯。突然看到前方一位交警站在路口,就趕緊右打方向,穿小路繞行。結果他繞了一晚上總是看到前面路口有交警,納悶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怎么這么晚會有這么多交警執勤?天亮之后發現,其實只有一個交警模型豎立在城中心而已。
古代多出“天馬”的烏孫國所在地
特克斯不僅詮釋了易經文化,而且也是烏孫文化興盛地。
特克斯地處天山北坡西部,哈爾克山北麓,烏孫山南麓,特克斯河谷盆地。根據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史記》、《漢書》、《唐書》、《魏書》等記載,公元前二世紀前期,烏孫人由甘肅西遷新疆伊犁,占據了最富饒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長達五百余年,成立了當時西域第一大國——烏孫國。烏孫人是今天哈薩克族的主要族源,“烏孫”在哈薩克語中意為“團結、聯合”。特克斯是中國古代有史記載遠嫁公主最多的地方(漢朝解憂、細君二位公主均嫁入烏孫國),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賽馬場——“汗草原”所在地,中國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牙帳”最多的地方。目前,特克斯的土地上處處都有烏孫墓群。烏孫古墓分布在依山傍水的草原上,呈南北走向,五至七座為一列,其中有大墓、小墓之分。
烏孫文化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馬文化。烏孫馬又稱“天馬”、“西極馬”。特克斯位于天山降水豐沛區,水草豐美、氣候溫寒,因此自古出駿馬。據史學家考證,公元前104年,烏孫王向西漢王朝求婚,呈送漢武帝的千匹良馬,就是從當時特克斯賽馬會中挑選出來的烏孫馬。然而,在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眾多民族中,只有烏孫人和他們的后代哈薩克人有熏食馬肉的習慣。據專家認定,馬肉有益于恢復肝臟機能,防止貧血,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重視保健的日本人也愛吃馬肉,近些年特克斯縣一些企業以每公斤百元的價格向日本出口高檔馬肉。
溶洞石林令人稱奇
特克斯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有峽谷、河流、瀑布、雪山、草原、云杉、溫泉、古代巖畫、烏孫古墓、塞人古墓、地質奇觀冷風洞以及珍稀野生動植物等,真可謂“一山四季景,十里不同天”。
距特克斯縣城40公里處有一個克桑溶洞,屬于喀斯特溶巖地貌,經專家鑒定,是新疆唯一的石灰巖天然地下溶洞,也是我國最西部的溶洞。目前,溶洞已探明的部分約3公里長,最寬處約18米,最窄處僅容一人匍匐通過。洞內石鐘乳、石筍、石蘑多呈乳白、奶黃色,少數為綠色、黑色,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特克斯縣闊克蘇河上游還有一片“天山石林”,為新疆第一大石林,在全國名列第二。它是200萬年前強烈造山運動形成的典型的雅丹地貌,長約9公里,寬約5公里。天山石林狀如塔松,頂尖底圓,垂直高聳,一般高20—30米。
境內的喀拉峻大草原生長有104種天然優質牧草,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譽為“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天然優質大草原”。在夕陽落霞的映照下,大草原線條柔美,層次分明,五花綻放,雪山與云杉相映成輝,猶如一幅大氣磅礴的天然畫卷。近年來,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這里也是攝影、寫生、探險愛好者所向往的圣地。